3月28日,永寧縣閩寧鎮,一輛冷鏈物流車駛出寧夏曉鳴農牧股份有限公司,車廂內是一批被精心保護的種蛋。接下來的2天,它們將跨越1800余公里,抵達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市。在那里,完成從種蛋到商品雞的蛻變。
“2014年以來,曉鳴股份的種蛋持續出口至蒙古國,最初一年兩三個批次二三十萬枚,去年已經達到14個批次200多萬枚。”該公司副總經理杜建峰說。
寧夏產的種蛋憑借什么優勢走出國門的?
“曉鳴股份的種蛋價格實惠、孵化率高,孵化后的商品雞存活率高,產蛋量大。”杜建峰一語中的。
2006年9月,寧夏曉鳴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創立,錨定“打造中國蛋雞產業生物安全第一品牌”的發展目標,不斷引進吸收國內外新技術、新設備、新工藝,實現生產規模化、集約化和標準化。
2014年,曉鳴股份作為國家蛋雞產業技術體系銀川綜合試驗站依托單位,超前完成禽白血病、雞白痢的國家凈化指標,建立嚴格的疫病凈化及維持方案。同時,以銀川綜合試驗站為依托,建立國家家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分中心。
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,曉鳴股份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。2014年,公司在開辟新疆市場時發現,蒙古國市場對高品質種蛋有巨大需求。當年,蒙古國烏蘭巴托市的一家企業負責人到曉鳴股份考察洽談,曉鳴股份依靠在中國西北地區的市場地位、影響力及種蛋品質,最終拿下這筆國際訂單。
彼時,曉鳴股份的種蛋孵化率超過88%,種蛋孵化的商品雞產蛋率高,1只商品雞在1個產蛋周期內可產蛋300多枚。然而,對外貿易成交后,種蛋運輸卻成了“攔路虎”。
“種蛋運輸對溫度要求苛刻,必須嚴格控制在18℃。溫度高了,種蛋胚胎會提前發育;溫度低了,胚胎會被凍死。”杜建峰介紹,早期,由于路況差,運載種蛋的貨車從銀川出發,經新疆通關出國后,仍需顛簸四五天才能到達蒙古國。途中,種蛋會蓋上幾層厚被子,用以保溫、防震,但破損率仍然較高,只能在春秋兩季溫度適宜時出口運輸。
近幾年,借助冷鏈運輸支撐,加之路況極大改善,種蛋出口量逐年增加。
截至2023年,曉鳴股份年銷售雞產品2.35億羽,全國市場占有率突破20%。這意味著,中國人餐桌上每5枚雞蛋中就有1枚源于曉鳴股份的商品雞所產。
“雖然蒙古國出口總量不大,但蒙古國是曉鳴股份進軍國際市場、走向國際化的‘橋頭堡’和‘練兵站’。”杜建峰介紹。
蒙古國種蛋進口執行的是歐盟標準。通過出口蒙古國,曉鳴股份有針對性地培養涉及出口的檢驗檢疫、報關、運輸等人才,積極了解國外市場,籌謀出口布局,提前做好技術和人才儲備。
2024年6月,曉鳴股份又打通一條出口通道。經前期接洽,曉鳴股份與一家丹麥獨資公司達成合作協議:曉鳴股份為其提供非籠養商品蛋,該公司進行深加工,制成蛋清、蛋粉、蛋制品等,銷售到歐洲食品加工企業,通過轉口貿易進入歐洲市場。隨之,曉鳴股份的商品蛋銷量從最初每月的50萬枚提高到目前200萬枚左右。
“曉鳴股份將在立足中國市場的基礎上,向外不斷尋求突破,融合行業數智化發展新趨勢,繼續發現新商機,爭取把小雞蛋的生意做到全球大市場。” 3月中旬,杜建峰帶領公司團隊參加在泰國舉行的行業展會,收獲滿滿。(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裴 艷 張艷麗)